东胜区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东胜区以“法制东胜”建设为目标,以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法治人才队伍数据库,加大法治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双语人才和中俄蒙经贸合作法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建立法治人才队伍数据库。加强法治人才动态管理,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东胜区法学研究人才结构和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法官、检察官、法律援助志愿者等8类法治人才数据库,共收录法治人才2674人,其中,法官79名,检察官40名,法律顾问70人,法律援助志愿者661人,人民调解员856人,法治宣传志愿者326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619人,公证员23人,建立了人才可进可出、动态管理的人才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一支规模较大、学科齐全、入库人员素质高、信息丰富、权威、实用的法治人才队伍,为东胜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东胜”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法学法律人才保障。
加大法治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分类、分层次的方式抓好公证、律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法治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分类组织审判检察、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业务培训,促进法治人才队伍在理想信念、职业伦理、专业知识、思维方式与职业技能等方面实现素质提升。二是鼓励法律工作者参加司法考试,去年以来,东胜区共有9名干部通过了司法考试并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书,13名干部取得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法治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双语法治人才培养和中俄蒙经贸合作律师高级人才培训工作。大力推进法治队伍双语人才培养,重点作好公证、律师双语人才培养工作,目前,东胜区已有双语法官12名,蒙语法官11名,律师8名,出版发行蒙文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汇编》。加大中俄蒙经贸合作律师高级人才培训,培养1名律师取得蒙古国律师执照,并在蒙古国成立律师事务所;邀请蒙古国律师协会代表团到东胜区交流工作,加强了东胜区涉俄、涉蒙经贸法律人才合作交流。(东胜区委组织部人才科供稿)
乌审旗“三步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乌审旗着力营造了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是完善引进人才政策,夯实基础。制定出台《乌审旗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紧紧围绕建设“四大基地”,构建“一核两翼多循环”发展格局,制定了《乌审旗人才强旗工程实施方案》,并督促相关牵头部门分别制定了九支人才队伍建设方案,重点建设煤炭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生产输出、煤炭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打造“两翼”人才集聚高地,统筹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优化环境。有效发挥了电视台的宣传作用,对本年度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进行了积极宣传报道,同时对全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的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及时的报道,鼓励、鼓舞所有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针对各部门在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有效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推广,利用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在全旗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成立人才强旗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制定相应考核办法。督导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的落实措施,切实将“人才强旗工程”转化为人才强园区、人才强企、人才强校的落实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全旗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成员单位人才工作经费列入旗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人才引进的需求,采取“一事一议”等形式灵活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待遇保障等措施,确保人才工作顺利开展。(乌审旗委组织部 斯庆满都呼供稿)
杭锦旗以人才工作创新驱动沙漠产业发展
近年来,杭锦旗依托沙漠优势资源,持续推进平台搭建、人才集聚、机制构建三项重点工作,助推沙漠产业发展。
搭建科研平台。综合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力量,采取自建、共建、助建三种形式,广泛搭建各级各类创新研发平台。一是“自建”,即政府出资建立科技研发平台,目前,围绕风积沙制陶产业,建成风积沙工业化利用科技研发中心。二是“共建”,即采取政企合作出资兴建、企业负责管理运营的方式建设研发平台,目前,由自治区、市人民政府与亿利资源集团共同建设的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技术研究院启动运行。三是“助建”,即引导和扶持沙产业龙头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目前,扶持企业建成国家级沙漠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
集聚沙漠人才。采取组建联盟、产学研合作、全职引进方式集聚世界沙漠产业人才。一是联盟聚才,目前,围绕杭锦旗沙漠经济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组建由57位国际生态领域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生态科学家联盟”和由19家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社会团体以及44名专家教授、企业家组成的库布其沙漠创新实验区科技与人才联盟,集聚高层次合作人才。二是产学研聚才,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点,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攀高联姻”,目前,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50多家著名科研机构、院校,与200多名专家学者建立产学研关系。三是全职引才聚才,统筹运用“解决住房问题+安排家属就学就业+高薪聘请”的办法引进沙漠产业领军人才,引进沙漠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多名。
构建创新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评价激励、服务保障三位一体创新机制体制。一是构建产学研合作研发机制,建立起包括企业自主创新、国内产学研联合研发等四种方式在内的研发形式机制、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区”孵化机制,初步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研发机制。二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按照专利贡献、经济效益、获批新课题进行奖励的制度,建立对做出重大贡献、创造明显效益者给予特别奖励以及对外聘兼职专家按照参与课题的质量与次数给予相应报酬的机制体制。三是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和高级专家制度,每位县级领导联系1—2位沙漠产业专家;建立沙漠产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人才,目前共评选沙漠产业骨干人才7名。(杭锦旗委组织部 苏波供稿)